13911235215
高级笔译、高级口译、特色翻译、设备租赁
携手佳音特合作共赢
快速响应  /  精准匹配  /  多种语言  /  专业服务
一站式语言服务提供商
新闻资讯

中医古籍翻译中,如何处理修辞手法?

来源: | 作者:tpl-c5a212c | 发布时间: 2025-05-29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医古籍常运用比喻、借代、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阐释抽象医理,翻译时需在保留文学色彩与确保医理准确间寻求平衡。以下从具体修辞类型出发,结合实例说明处理策略:

一、比喻(明喻、暗喻):保留意象或转换喻体

特点:以自然现象、器物、官职等类比人体生理病理(如 “心为君主之官”“肝风内动”)。
处理原则


  1. 文化共通型比喻:保留意象
    • 原文:“邪入于阴则痹”(《素问》)

    • 比喻:“邪” 如侵入体内的 “入侵者”。

    • 翻译:“When pathogens invade the yin aspects [of the body], bi syndrome (obstruction) occurs.”

    • 说明:用 “invade”(侵入)隐含 “邪” 的攻击性,保留比喻的动态感。

    • 原文:“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黄帝内经》)

    • 比喻:将 “面色” 比作 “精气的华彩”。

    • 翻译:“The brilliance of the eyes and the five complexions are the radiance of qi.”

    • 说明:保留 “radiance”(华彩)的比喻,直观传递面色与精气的关系。

    • 若喻体在目标语言中有相似联想,直接译出意象并补充功能解释。
    • 例 1
    • 例 2
  2. 文化专属型比喻:转换喻体或增注
    • 原文:“医者,意也”(《黄帝内经》)

    • 比喻:医理需用心领悟(“意” 指直觉、悟性)。

    • 翻译:“Medicine is about intuition.”

    • 增注:“Thi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说明:将 “意” 转换为 “intuition”(直觉),并注释其哲学内涵。

    • 原文:“脾为后天之本”

    • 比喻:将 “脾” 比作 “后天生命的根本”(“后天” 源于《周易》,指出生后的营养代谢)。

    • 翻译:“The spleen is the foundation of postnatal life.”

    • 增注:“Postnatal life refers to the body’s ability to transform food into qi and blood after birth.”

    • 说明:省略 “本” 的字面比喻(如 “root”),直接译出功能,避免文化隔阂。

    • 若喻体涉及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如官职、哲学概念),需转换为目标语言熟悉的意象,或加注释说明。
    • 例 1
    • 例 2

二、借代:明确本体与代体关系

特点:以特征代本体(如 “丝竹空” 代穴位名)、以工具代动作(如 “针石” 代治疗)。
处理原则


  1. 医学术语类借代:直接译出本体
    • 原文:“持针之道,坚者为宝”(《灵枢》)

    • 借代:“针” 代指 “针灸疗法”。

    • 翻译:“The key to acupuncture lies in firmness of mind.”

    • 说明:“持针” 借代 “施行针灸”,译出核心行为 “acupuncture”,避免局限于 “持针” 动作。

    • 原文:“舌为心之苗”

    • 借代:以 “苗” 代 “外在表现”(舌象反映心气盛衰)。

    • 翻译:“The tongue is the sprout of the heart.” → 修正:“The tongue reflects the condition of the heart.”

    • 说明:“sprout” 字面意义易引发误解,直接译出功能关系更准确。

    • 若借代已成为固定术语,译出其实际所指,无需保留字面。
    • 例 1
    • 例 2
  2. 文化意象类借代:保留字面并注释
    • 原文:“欲明大道,必宗岐黄”

    • 借代:“岐黄” 代指《黄帝内经》(岐伯与黄帝的对话)。

    • 翻译:“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principles of medicine, one must follow Qi Huang (the Yellow Emperor and his minister Qi Bo).”

    • 注释:“Qi Huang is a metonym for Huangdi Neijing (Yellow Emperor’s Inner Canon), the foundational tex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若借代涉及文化典故(如 “岐黄” 代中医),需保留字面并补充背景信息。

三、对偶与排比:平衡形式与内容

特点:句式对称(如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通过重复强化医理。
处理原则


  1. 形式优先:保留对仗结构
    • 原文:“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

    • 翻译:“Yin resides internally as the guardian of Yang; Yang acts externally as the messenger of Yin.”

    • 说明:“resides internally” 与 “acts externally”、“guardian” 与 “messenger” 形成空间与功能的对仗。

    • 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

    • 翻译:“Treat cold syndromes with hot [methods], treat hot syndromes with cold [methods].”

    • 说明:用 “cold syndromes” 与 “hot syndromes”、“hot” 与 “cold” 形成词形与意义的双重对仗。

    • 若目标语言允许对称表达,尽量维持原文句式,增强节奏感。
    • 例 1
    • 例 2
  2. 内容优先:拆分句式译出逻辑
    • 原文:“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金匮要略》)

    • 排比:三个 “用” 字结构并列。

    • 翻译:“For liver diseases, use sour herbs for tonification, bitter herbs for assistance, and sweet herbs for regulation.”

    • 说明:将排比译为三个并列短句,保留 “use...for...” 结构,简洁明了。

    • 若对仗导致语义冗余或理解困难,可拆分句子,突出核心信息。

四、夸张:弱化修辞强度,译出本质

特点:通过夸大描述强调疗效或病理(如 “一剂知,二剂已”)。
处理原则


  1. 弱化数字夸张:译出程度而非具体数值
    • 原文:“服药后,遍身汗出如洗”

    • 夸张:“如洗” 形容汗量极大。

    • 翻译:“After taking the medicine, profuse sweating occurs all over the body.”

    • 说明:用 “profuse”(大量的)替代比喻,符合医学表述的严谨性。

    • 原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间谚语)

    • 夸张:“常不干”(指长期艾灸足三里导致局部化脓)强调养生重要性。

    • 翻译:“To maintain health, moxibustion at Zusanli (ST36) should be applied regularly.”

    • 说明:省略 “不干” 的夸张描述,直接译出 “regular moxibustion” 的建议。

    • 中医古籍中 “三”“九” 等数字常表概数,需译出 “多次”“极” 等含义。
    • 例 1
    • 例 2
  2. 保留警示性夸张:传递核心意图
    • 原文:“误诊之害,甚于水火”

    • 夸张:将误诊危害与水火并列。

    • 翻译:“The harm of misdiagnosis is graver than fire and water.”

    • 说明:用 “graver than” 保留对比的强烈语气,警示误诊的严重性。

    • 若夸张用于强调禁忌(如 “庸医杀人不用刀”),需保留语气强度。

五、互文与用典:补充背景或意译内涵

特点:上下文语义互补(如 “寒热虚实” 需合并理解),或引用经典文献(如《周易》《诗经》)。
处理原则


  1. 互文见义:合并翻译,避免割裂
    • 原文:“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

    • 互文:“将军”(肝)与 “谋虑”(胆的功能)互补,实为肝主疏泄、胆主决断。

    • 翻译:“The liver, like a general, is responsible for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 说明:合并 “谋虑” 于肝的功能,因中医理论中肝胆相表里,共同参与情志调节。

    • 互文句需结合前后文译出完整含义,不可逐字拆分。

  2. 用典溯源:意译核心或加注释
    • 原文:“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

    • 用典:化用《周易・既济》“防患于未然” 思想。

    • 翻译:“Superior physicians prevent diseases rather than treat existing ones.”

    • 注释:“This concept aligns with th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

    • 引用儒家、道家思想的典故,需译出医理而非文化原型。

六、实践技巧:三步校验法

  1. 语义校验:确保修辞转换后医理无偏差(如 “肝风” 是否译为 “liver wind” 并注释 “internal movement of wind-like pathogens”)。

  2. 文化校验:请母语为目标语言的医学人士评估隐喻接受度(如 “水火既济” 的译法是否引发歧义)。

  3. 功能校验:对比译文与原文在临床指导中的适用性(如治法术语的翻译是否便于海外从业者理解操作)。

总结:修辞翻译的核心原则

原则具体要求
医理优先任何修辞处理不得违背中医理论逻辑,避免因追求文采导致误译。
文化适配平衡 “异化” 与 “归化”,文化专属意象需通过注释或转换实现等效传播。
读者中心面向专业读者时保留学术严谨性,面向大众时简化修辞、增强可读性。
动态调整参考最新国际标准(如 ISO/TC 249 中医术语标准),迭代优化译法。


中医古籍的修辞承载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译者需以 “得意忘言” 为境界 —— 既不拘泥于字面修辞,又能通过语言转换让读者领悟原文的 “象” 与 “意”,最终实现医学价值与文化魅力的双重传递。

如果您在寻找找一家正规、专业、口碑好、资质齐全、价格优惠的翻译公司来为您提供翻译服务,推荐北京佳音特翻译公司,北京佳音特翻译公司拥有ISO9001ISO27001ISO17100三项认证,还是中国翻译协会的成员,翻译质量有保障,每次翻译项目都要经过翻译译审校对三个步骤层层把关,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我们专业从事翻译行业20多年,业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行业,资质齐全,价格优惠,翻译效率高,质量好,是您翻译的不二之选,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交通便利,方便沟通交流,北京佳音特翻译公司期待着与您的早日合作!

欢迎致电我们:+86-13911235215(微信同步)

北京佳音特翻译公司邮箱:jiayinte@126.com

北京佳音特翻译公司部分翻译相关资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