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公司与影视译配,中国电影“走出去”步履蹒跚,但是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范围发出声音。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虽然中国电影对于赚取外汇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却也不应该心甘情愿地放弃。
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依然是中国电影应该走的道路。著名青年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电影越来越成为夕阳工业,电影创作根本不可能依赖一国资本、一国市场,作为导演就应该被迅速纳入电影全球化的系统,这样才能维持创作的连贯性。
政府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政策上频有动作。2004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首次明确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技术公司政策一出,就得到了积极响应。时代华纳与中影集团、浙江横店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这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随后,中国电影集团和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共同组建了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另外几个类似的合作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希望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作,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借助跨国传媒巨头的渠道,使得“走出去”工程顺畅有效。用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的话说,“借助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
另外,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影集团共同组建了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政府将每年拨出不少于300万元的经费扶持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以制片人协会会员为主体的单位将可以享受到免费印制英文拷贝、免费印制海报宣传品和租用展台等优惠待遇。
李洁修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尽管我们不像韩国那样连参展单位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用都由政府“埋单”,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对于资本实力不是很雄厚的民营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总不至于拎一个包就到门口发宣传单吧?”
不过,斯坦利·洛森教授表示:“中国电影自身的某些局限削弱了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力。”李道新也认为,在积极推进“走出去”之外,最根本的是理顺自身,“首先要完成电影观念的转型”。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对中国电影当前的地位有一个精辟的论述:主管部门把电影当宣传品看待,创作者说电影是艺术品,而市场对应的是商品,中国电影就这样在“一仆三主”的夹缝中艰难喘息。
所以,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当务之急是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有认识到电影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品,一个电影商人的作用与一个电影艺术家相比并不逊色,谈所谓的“走出去”才有底气。
中国影视要走出国门,影视质量需上乘,制作需精细,技术需先进。可谓任重而道远,希望中国影视能走的更高,更远。
佳音特翻译公司在影视译配方面发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好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中国影视作品的翻译与配音,我们拥有极佳的翻译团队,与配音团队。
稿件发送可以通过微信(13911235215),邮箱jiayinte@126.com或加qq:463753192
< 此篇内容由佳音特翻译公司独创发布,仅供参考,如未经允许作商业用途,转载必究。>